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规定:普通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
邢台学院图书馆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纯德实学”育人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与传习,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认真学习《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
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还是第一次。可以说,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延续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大大增强,参与主体多样,形式载体多样。但是,在如何看待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如何阐释其核心内容以及如何传承发展问题上存在思想认识模糊,保护工作薄弱,转化发展不足,还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简单复古的现象。这就迫切需要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走上积极健康、规范有序的轨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包含了传承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明确了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为制定意见提供了理论指导和重要遵循。 2014年以来,中央宣传部会同有关部委,深入调研、充分酝酿、反复修改,起草制定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制定过程中,吸收了大量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听取了文化名家、两院院士、学部委员,以及教育、文化、文物、城乡建设、旅游、体育工作者和各界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使意见制定更具广泛代表性和社会共识度。
《意见》分:1 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2主要内容 ;3重点任务 ;4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等四部分,18条。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讲明了为什么传承发展、传承发展什么、怎样传承发展的问题。第一方面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第二方面概括了传承发展的主要内容,目的是明确精华要义,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第三方面从7个重点领域阐述传承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措施、重点工作,部署了一系列重点任务。第四方面从组织领 导、政策保障、法治环境、社会参与的角度提出了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方式和条件。
《意见》虚实结合、宏观论述与具体项目相统一,既提出原则要求,阐明从总体上需要把握的重要问题,又提出具体任务举措,设计实施一系列具有引领性的重点项目。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扶持,加强文化法治环境建设,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协同推进、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新格局,整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意见》强调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方针。 意见指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坚持“两创”方针,关键是把握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的关系,主要看能不能解决今天中国的问题,能不能回应时代的需求和挑战,能不能转化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有益精神财富。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补充、拓展、完善,使之成为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文化,有利于助推社会发展的文化,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
《意见》强调了“四个讲清楚”,阐明我们党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作用的认识,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以及一些值得注意的重大问题等(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内容;二是把握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三是把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关系。),从而为传承发展提供根本方向和重要遵循。《意见》强调,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既不简单拿来,也不盲目排外,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也就是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意见》强调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意见》第九条明确指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编写中华文化幼儿读物,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创作系列绘本、童谣、儿歌、动画等。修订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课程教材。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研究制定国民语言教育大纲,开展好国民语言教育。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意见》强调实施传承发展工程,融入融入教育、融入生产生活。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与人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才能有长久生命力,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为此,《意见》强调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重点任务和措施,如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加强国民礼仪教育,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实施传统戏曲振兴工程、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中华老字号保护发展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将传统文化标志性元素纳入城镇化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公共空间,加强对传统历法、节气、生肖和饮食、医药等的研究阐释、活态利用,实施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计划,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传统体育,培育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传统休闲文化,支持中华医药、中华烹饪、中华武术、中华典籍、中国文物、中国园林、中国节日等代表性项目走出去,积极宣传推介戏曲、民乐、书法、国画等。通过这些有力措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转化为不可或缺的日常组成部分,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在全社会形成参与守护、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环境。
二、传播、传承、传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载体、有方法、有成效
1、确立“读书图心”的工作理念。“读书图心”是邢台学院图书馆所提出的工作理念,指出“读书”、“读图”更要“读心”,旨在通过读书明理、读图悟道,而使心灵得以完善、心境得以提升、心智得以完美。正所谓:“读书观图以润心,
书图莫分主与宾。图写心之情意知,心追人间美善真。”“读书图心” 就是要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尤其是对中华经典文献的阅读,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发展、自我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结合起来,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
2、营造丰富浓厚的文化氛围。洁净、有序、安静的学习环境的建设与保持,是图书馆的亮点与标识,是传承、传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外在条件;图书馆各书库、学习区、楼道走廊,处处悬挂着中国历代书画名品、《大学》、《论语》等经典名句。徜徉其间,人们在深切感受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博大精深的同时,心灵自然而然地得到洗涤和净化;在书库的每一个服务台,各种贴心的“温馨提示”予人以无微不至的关爱。图书馆工作人员文明得体的服务语言,辛勤忙碌的身影,在使学生感受家一般的温暖的同时,也从中体悟和印证职业操守的真实内涵。
3,培养锻炼高素质的国学教师。 组织部分教师外出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了传播、传承、传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质量和水准。2015年暑假,3名教师参加北京大学“国学班”培训,返校后举办了一系列国学讲座,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为学校将来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奠定了良好基础。
4、制定了《邢台学院“读书图心”中华国学经典学习方案》。《方案》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入手学习经典,为中华国学经典的诵读、导读、书写与研讨等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依据。近年来,图书馆与邢台学院团委、学生处、招生就业处合作,在“紫金书院大讲堂”举办讲座十余次,讲授内容涉及文、史、哲、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开设《文化沙龙》,在对经典文献进行导读的同时,从读书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教师教育学院合作,举办“国学经典朗诵比赛”、“国学经典书法作品展”。直接受众近万人,邢台地方媒体曾多次予以报道。
5、建成“中华经典文库”和“古籍库”。“中华经典文库” 收藏了中华书局历年来出版的文史哲图书,图书品质高,均为文化经典。同时,在对现有一万余册馆藏古籍进行持续整理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建成“古籍库”,并登录全国古籍名录网络平台,为学习、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保证。
6、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院系部积极协助下,图书馆牵头成立“正心学社”。每日清晨,在图书馆门前,百余名正心学社成员迎着旭日东升,手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文献大声诵读。朗朗的读书声,声声悦耳,成为邢台学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7、2016年9—12月,图书馆长李印华教授在邢台学院图书馆、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宗县团委文化大讲堂、南和县文化局等地作《读书图心与中华国学经典学习》学术报告。在邢台学院图书馆以“读《大学》学修身”为题,分10次20课时讲授儒家经典《大学》。此次10讲,均为公益讲座,是传播、传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