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卿,李印华,窦建爽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摘要:当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有明显的局限与偏差,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育人基地,应该积极创新传统文化教育路径。以邢台学院图书馆“读书图心”文化育人品牌为例,总结了高校图书馆参与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方式。针对互联网媒体环境与大学生特点,讨论了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方向。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传统文化教育;文化育人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精神文明教育资源。新时代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文化环境,在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多元文化冲击和网络新媒体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如何融入学校整体育人体系,更好地发挥其文化育人作用,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和教育现状
(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局限和偏差
多年来,应试教育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流,而高等教育存在以就业为导向、偏重专业培养的倾向,由此造成大学生群体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更是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一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普遍浅薄,传统文化知识零散、片面,文化积淀不扎实。相关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仅限于诗词歌赋、“四大名著”等文学作品;能说出"四书五经”是哪些书,并大概了解儒、释、道思想的学生不足半数;喜欢或能够欣赏传统戏曲、民族音乐和国画等中华传统艺术的学生更是不到调查人数的20%[1]。二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存在明显知行不一的矛盾。具体表为多数大学生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伟大成果,应该继承和弘扬 [1];但是,在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您本人是否有进一步深入了解或求知意愿”的问题上,大多数学生却只表示有所关注,有强烈求知愿望的只占 11.9%,而明确表示不太关心中华传统文化却占到 13% [2]。三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有明显偏向。在传统文化学习方面,大学生最感兴趣的还是诗词绘画等文学艺术赏析,认为大学生“有必要学习中国古代先哲思想”的学生不足70% [3]。
导致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多元文化、市场经济功利化等价值观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也有高校传统文化教育阵地薄弱、传统文化育人氛围不足等原因。近几年,高等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开始重视,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形式化倾向、实效性不足、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和困境。
(二)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
大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为目标,以“深入学习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典籍”为主要内容,以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培养其理想信念,以重义经利的价值观念、推己及人的社会关爱涵养其道德品质,以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教育陶冶其情操、培育其审美。目前,高校对大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有:思想政治课、公共选修课、图书馆和校园文化社团等。这其中,图书馆起着连接课堂内外、支持社团活动的重要作用,是高校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
首先,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中心。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资源中心,在多年的建设中,积累形成了包括图书、报刊、音像资料、网络数字资源等种类齐全、内容广泛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既是老师开展教学、学生课外学习的最重要参考资料,也是学校各种社团活动和宣传教育活动主要的资料来源,为各种形式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最大的文献资源保障。
第二,高校图书馆是深受学生喜爱的第二课堂。高校图书馆集丰富的思想文化成果和良好的文化环境为一体,长期以来一直是深受学生喜爱的第二课堂,它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的知识殿堂,也在学生思想品格塑造中起着“润物细无声”的独特作用。
第三,互联网使图书馆能够开展全天候、无死角的文化服务。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建成了包括订购数据库、自建特色文化资源和网络导航资源在内,能满足师生教学、科研、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等多方面需求的数字资源体系。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互联网开展虚拟咨询服务、个性化学科服务的经验,都可以运用到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中。
二、邢台学院图书馆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落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邢台学院图书馆主动融入学校育人体系,积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与传习路径,打造“读书图心”文化教育品牌,为丰富校园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充分保障,很好地发挥了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
(一)植根优秀传统文化,提出“读书图心”文化育人理念
大学阶段既是青年人学习知识的高峰期,也是其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注重文化知识传授、审美情趣培养,更应该重视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的传播教化。图书馆开展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有符合自身特点的文化育人理念。
基于以上认识,邢台学院图书馆馆长李印华教授根据:“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南宋郑樵《通志》)” 和 “温故而知新(孔子《论语》)”等传统治学格言,提出了“读书图新”的图书馆育人理念,表达图书馆作为“读书、读图、追求新知”的文化教育场所的特点。后来又结合《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思想将“新”字变为“心”, 把读书与心灵教化相融合,正式形成了“读书图心”的文化育人理念。
“读书图心”育人理念的涵义,就是通过读书来塑造、培育、美化、净化人的心灵。具体说来有三层含义:一是通过读书,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二是通过读书,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三是通过读书,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这一理念充分诠释了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思想宝库,对读者求知、求道、求善、求美的滋养教化作用。
近年来,邢台学院图书馆将“读书图心”的育人理念与工作实践相结合,落实到大学生读书学习等系列文化教育活动中,组织和引导广大学生阅读中华经典文献,促进大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二)改善文化环境,突出优秀资源
优雅、安静的学习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承、传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外在条件。图书馆各书库、学习区、楼道走廊,处处悬挂着中国历代书画名品、《大学》《论语》等经典名句。置身其间,同学们在深切感受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心灵自然得到无声地洗涤滋养;在书库的每一个服务台,各种贴心的“温馨提示”给人以无微不至的关爱。
文献资源建设是服务读者和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保障。为方便广大学生借阅传统文化经典图书,邢台学院图书馆挖掘本馆文献资源优势,专门设置了“中华经典文库”“地方专题书库”和“古籍库”,突出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图书。“中华经典文库” 收藏了中华书局历年来出版的文史哲图书,均为高品质的文化经典。“地方专题书库”收集整理邢台历史和当代名人作品,以弘扬地方优秀文化。整理保护一万余册馆藏古籍建成“古籍库”,并登录全国古籍名录网络平台,为学习、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源保障。
(三)发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纯德实学”精神
邢台是一座拥有3500余年建城史、600余年建都史的古城,邢台学院也是一所建校百余年的地方高校,地方和学校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学校承袭邢台历史上闻名全国的“紫金山书院”文化传统和历史名人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的道德学术品格,凝练出“纯德实学”的校训,蕴含了学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和“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教学方针,以发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为弘扬校训意义深邃又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李印华馆长题诗并创作书法作品“紫金山灵出五杰,本来纯德重实学。”以表达他对校训的理解与解释、传播与传颂。图书馆还协助校史馆收集学校各阶段历史和知名校友资料,深入挖掘背后蕴含的人文资源,使学生在地方历史文化和校史校训中形成“纯德实学”的精神追求。
图书馆与团委学生处、招生就业处合作,在图书馆开办“紫金书院大讲堂”, 每年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十余次,讲授内容涉及文、史、哲、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2016年,李印华馆长以“读《大学》,学修身”为题,在“紫金书院大讲堂”分10期对儒家经典《大学》进行了公益讲座,对引导大学生传播、传习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进行了有益尝试。
(四)制定方案,落实“四位一体”中华经典学习活动
图书馆制定了《邢台学院“读书图心”中华国学经典学习方案》,从诵读、导读、书写、研讨四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学习中华国学经典。具体举措包括:(1)开展分年级精讲“40本经典书籍”活动,聘请专业教师、专家学者指导和引领同学们品读经典著作。(2)依托班级、社团等学生组织,深入开展“班级读书讨论会”“读书沙龙”“书评大赛”等评书、讲书活动,促进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经典的理解。(3)与教学系部合作,举办“国学经典朗诵比赛”。(4)与教学院系合作,举办“国学经典书法作品展”。上述系列活动直接受众近万人,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和好评,邢台地方媒体曾多次予以报道。
(五)成立国学社团,以点带面在学生中传播国学经典
2016年,图书馆牵头成立了“正心学社”国学社团。该社团以“读书图心,心正身修,修齐治平;致知力行,行道立德,德智体美”为宗旨,每年从全校各专业选拔百余名学生,开展系统的国学经典学习。李印华馆长亲自担任“正心学社”指导老师,社团成员每天清晨在图书馆门前大声诵读传统文化经典文献。成立两年多来,正心学社的同学们已诵读研习了《三字经》《千字文》《道德经》《大学》等多部国学经典,他们从中经典诵读中体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人生智慧、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在诵读的基础上,他们还编写了集注音、注释、译文、书法为一体的中华经典学习课本,并以身边的同学为对象,练习讲解经典、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深受优秀传统文化濡染的社员,似一颗颗精神的火种,以他们自身的言行修养向身边的同学传播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2013年以来,邢台学院图书馆从提出文化教育理念,到实施阅读经典方案,再到组建国学社团,开拓了一条以文化理念引领工作实践的传统文化教育新路径,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在当前网络新媒体不断更新变化的环境下,图书馆也要适应环境变化和学生需求,继续探索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方向、新途径。
三、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方向
(一)配合课堂教学主阵地,做好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目前,人文社科类通识课和思想政治课仍然是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图书馆配合课堂教学主阵地做好教学资源建设,是充分实现其文化教育功能的新方向。图书馆建设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资源的途径:一是与教务处、相关教学部门联合组建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建设小组,在充分了解课程教学需求的前提下,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协助教师收集、整理并分类保存相关教案、课件、参考文献、视听资料和网络链接等资源,供师生教学和课后学习使用。二是深入开发图书馆实体文献,开展知识单元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文化典籍中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制作成数字化的知识单元,通过网络推送、建立数据库等方式供广大师生使用。三是构建网络教育平台,发布本校教师传统文化教学“微视频”,并跨区域、跨高校整合学生欢迎度高的慕课和教育资源,链接传统文化的专题纪录片,丰富网络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二)多部门协作,开展全媒体推广宣教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课外学习资料和生活资讯的最重要渠道。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最主要方式是网络,而微信、微博和 QQ等社交类软件,是大学生上网的最主要途径[2]。因此,图书馆应主动与学校党团组织、学工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协作,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校园广播、文化长廊等宣教渠道,建立全方位、全覆盖、全媒体的传统文化宣教网络。例如:在校园网开设“阅读经典”学习专栏;依托微信、QQ等社交软件建设国学读书小组,鼓励专题研讨、阅读分享;利用现在深受青年追捧的网络直播平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节目直播或发布名家讲座视频,以名师名家名栏目吸引学生广泛关注。
(三)深入融合,增加教育活动实践性
为提高传统文化教育效果,高校图书馆要开拓思路,全面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中,以实践活动提高教育效果,让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在学生身上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其一,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生社团活动中。高校图书馆要加强与书法社、文学社、戏剧协会等各类文化社团的联系,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与学生社团联系起来,为社团活动提供专题文献或音像资料,通过合作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画展、戏曲表演等丰富高雅的活动,滋养其道德品性和家国情怀。
其二,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地方文化、传统节日或校庆等节庆活动中。图书馆可与地方文化古迹、博物馆、校史或校友纪念馆等联合举办文化活动或传统节日体验项目,通过征文、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将文化史料与实物相结合,增强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深度。
其三,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图书馆要主动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地方历史遗迹、地方戏曲、民间手工艺等背景资料,让学生带着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参加社会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传统文化素养。
总之,新时代的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作用,连接网上网下教育、贯通课内课外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体验相促进,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
参考文献:
[1]廖泓泉.呼和浩特市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2018,(1).
[2]杨晨曦.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培育机制研究[D].喀什:喀什大学,2018.
[3]孔维,张三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偏差及其矫正[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3).
[]基金项目]2018年度邢台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校图书馆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的研究.项目编号:XTSK72
[作者简介]刘华卿(1971-),女,河北省巨鹿人,副研究馆员,硕士,毕业于河北大学.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图书馆管理、图书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