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人

图书馆人

图书馆人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图书馆人 -> 正文

邢台学院图书馆解放思想“大讨论”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1-08-20   浏览量:

按照《关于在全校深入开展应用型转型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根据应用型转型发展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的计划安排,8月5日,图书馆在综合阅览室召集全体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学习,并对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第一要统一思想,统一与深化全体人员对转型发展的认识。第二要明确转型目标,强化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第三要结合我校及我馆工作实际,深入思考应对之策。之后因疫情原因,图书馆采取线下自主学习与线上交流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对此次应用型转型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在此次活动中,图书馆全体人员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转变了守旧观念,形成了统一的共识。

在此次大讨论中,我们主要从“为什么转”、“转什么”、“怎么转”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一、统一思想,深刻了解“为什么转”。

转型发展是坚决贯彻党和国家决策部署的政治要求,是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任务的“必答题”,同时也是我校主动适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这是在国家教育决策部署大环境及自我生存发展小环境下都必须面对的难题。

我校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是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社会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学校和当地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明确转型发展的目标,清晰知道“转什么”。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这种教育要求既具备高等教育的共性特征,又区别于一般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及高职高专。与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强调能力培养,突出“应用性和实际性”,注重体现服务地方性经济;与高职高专相比,它不仅有技术的操作训练,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积淀,培养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根据国家及省高等教育的要求,立足于我市经济文化发展现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师范专业的转型是往“新师范”上转,应用型专业是往应用上转,学校建设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鲜明的师范和应用特色,具有较强服务区域社会能力,能够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转型发展对学科的要求:基本实现学科专业体系与地方产业链、创新链的匹配;设立应用型学科专业群;师范专业和应用型专业并行发展。根据邢台市6个传统产业、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4个特色未来产业整体布局,结合学校发展基础与教育承载力,凝练构建“6+1”专业集群体系(即先进装备制造、生物与食品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现代服务、文化艺术+教师教育)。

转型发展对教师的要求:注重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加强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培训和应用技能培训。

转型发展对学生的要求:要把学生培养成集理论、技能、创新、职业于一身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既有较系统学科理论知识,又要掌握一定技能。

三、结合实际工作,图书馆应该“怎么转”。

全校一盘棋,图书馆是学校的图书馆,图书馆在这次学校总体工作转型中积极响应,有所作为。在服务教学与科研方面,图书馆要根据教师需要积极转变工作方式和方法,深入师生当中去,倾听他们的信息需求,增强图书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师生在转型过程中能获得来自图书馆的帮助,使学校的应用转型工作更加顺利。

结合转型发展对学科、教师、及学生的要求,图书馆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做好学校的文献资源保障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一)根据学科转型,加强资源统筹根据学科专业的转型“6+1”专业集群体系(即先进装备制造、生物与食品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现代服务、文化艺术+教师教育),以此为目标重构学科文献资源结构。加强行业间纵向以及行业横向的交流合作,推动各种信息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为邢台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供文献支持。

(二)嵌入学科发展,深化信息服务。根据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要求,图书馆在信息服务方面可以深化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参与教学过程、跟踪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方面着手,嵌入学科建设和教学全过程,有效获取准确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专业性的服务。

(三)深挖特色文化资源,加强特色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地方区域的发展、学校的定位发展之上的。立足高校,放眼区域,特色资源建设要兼顾地方性和学科专业性,构建由地域经济文化特色信息资源、特色学科专业信息资源及学校特色资源三个层次的邢台地方特色文化信息资源体系。深挖地方文化特色,切实服务地方经济文化。

四、结语

通过学习讨论让大家认识到了转型的意义,统一了思想;对学校转型发展的办学目标和理念有了更明确的把握;对一些具体的问题有了初步的想法和措施。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以满腔的热情更加努力地工作,始终如一地遵循高效能、全方位、准确有效的为教育教学服务。